大明锦衣卫645(第1页)
上一章 | 目录 | 存标签 | 下一章 |
第四章血火真相
冰棱下的血色黎明
崇祯七年冬,宁远城头的积雪凝结成冰棱,在凛冽的北风中出细碎的脆响。赵莽裹着缀满铁屑的披风,站在了望塔最高处,单筒望远镜的铜皮冻得冰,却不及他掌心传来的寒意。透过镜片,二十余艘倭寇战船正破开晨雾驶来,船头飘扬的旭日旗在寒风中扭曲如毒蛇,旗面的猩红圆点在雪光映照下,宛如无数双窥视的眼睛。
更令他心惊的是主舰甲板上架着的黑铁火炮。那些炮管表面蜿蜒的散热纹路,与千羽拼死送来的沙门岛货船图纸上的改良款分毫不差——那是倭人用活人血祭炼制的&0t;噬心炮&0t;,炮膛内刻着樱花状的符文,每射一次都需要用新鲜血液滋养。赵莽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,三年前徐承业老爷子咳血倒下的场景,与眼前的画面重叠在一起。
那时赵莽不过是个渔家少年,跟着徐承业在蓬莱港当学徒。老匠师总爱抚摸着生锈的火铳叹息:&0t;倭寇的火器越做越邪乎,这世道要变天了。&0t;直到某个暴雨夜,浑身是血的千羽跌进工坊,怀里死死抱着一卷浸满海水的图纸。她说在沙门岛亲眼看见倭人将囚犯锁进炮膛,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,血肉化作青烟融进炮管。
&0t;这些畜生!&0t;赵莽将望远镜重重砸在了望台的木栏上,震落一片霜花。他望向城墙下排列整齐的红衣大炮,炮身还残留着昨夜修补的新漆,炮口却依旧泛着暗红锈迹——那是三个月前抵御鞑靼时留下的血痕。而现在,更凶残的敌人正带着妖异的武器压境。
&0t;报——!&0t;一名传令兵跌跌撞撞冲上来,&0t;西城门现可疑商船,船主自称是泉州来的茶商!&0t;赵莽心中警铃大作,泉州商船怎会出现在宁远?除非他猛然想起图纸上的备注:噬心炮需要配合南洋运来的硫磺火药,而倭人惯用商船掩护走私。
&0t;立刻封锁港口!&0t;赵莽扯下披风,露出里面精钢打造的锁子甲,&0t;通知火炮营,将所有红衣炮转向东南!&0t;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撕裂,却字字铿锵。转身时瞥见了望塔角落的冰棱,突然想起千羽临终前的话:&0t;老赵,要是哪天真遇上噬心炮,记得往炮膛里塞糯米和朱砂&0t;
城楼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副将陈三炮提着九环大刀赶来:&0t;赵指挥,火炮营已就位,但火药库存只够三轮齐射!&0t;赵莽望着越来越近的倭寇舰队,主舰甲板上的武士正在往噬心炮里倾倒陶罐,暗红液体顺着炮管滴落,在结冰的甲板上蜿蜒成诡异的图腾。
&0t;传我将令,第一轮炮击瞄准船头,第二轮轰击甲板,第三轮&0t;赵莽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决然,&0t;第三轮所有炮手装填浸过桐油的麻布,咱们跟他们拼了!&0t;陈三炮正要转身,却被赵莽拽住手腕:&0t;还有,去厨房取十斤糯米、五两朱砂,用最快的度磨成粉!&0t;
当第一声炮响撕裂晨雾时,赵莽正在城墙垛口调配辟邪药粉。滚烫的铁砂穿透倭寇战船的船帆,却未能阻止那些黑铁火炮缓缓转向。随着凄厉的号角声,噬心炮喷出幽蓝火焰,城墙东侧的箭楼轰然倒塌,砖石与血肉混着冰棱漫天飞溅。
&0t;快!&0t;赵莽将装满药粉的布袋塞进最近的红衣炮,&0t;对准那艘挂着双头鹰旗的主舰!&0t;火药捻子点燃的瞬间,他想起徐承业教他铸炮时说的话:&0t;火器虽是死物,却能承载匠人的魂。&0t;当轰鸣声响彻云霄,他仿佛看见千羽和徐老爷子的身影在硝烟中浮现,正朝着他点头微笑。
倭寇的第二轮炮击来得比预想更快,城墙多处坍塌,守军死伤惨重。赵莽的头盔被弹片削掉半边,脸上鲜血直流,却死死盯着主舰甲板——那里的武士正在搬运新的血罐,而炮膛内的樱花符文愈鲜红。
&0t;给我备马!&0t;赵莽突然大喊,&0t;取三支火箭,再拿两坛烈酒!&0t;陈三炮愣住了:&0t;赵指挥,您这是要&0t;话音未落,赵莽已翻身上马,将浸满桐油的麻布绑在箭尾:&0t;他们用活人养炮,我就用这血肉之躯填了那妖物的炮膛!&0t;
城门缓缓打开,赵莽一夹马腹,战马嘶鸣着冲向海滩。身后传来陈三炮的怒吼:&0t;所有火炮掩护!给赵指挥争取时间!&0t;红衣大炮再次轰鸣,火光照亮赵莽决绝的背影。倭寇显然没料到明军会主动出击,慌乱中调转炮口,却因距离太近难以瞄准。
当第一支火箭射向主舰火药库时,赵莽已冲到岸边。他纵身跃入刺骨的海水,怀中揣着最后一袋辟邪药粉,奋力朝着那阴森的黑铁巨炮游去。冰冷的海水灌进铠甲缝隙,却抵不过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。
第二支火箭精准命中主舰桅杆,火势借着北风迅蔓延。倭寇武士们惊慌失措地救火,却无人注意到那个浑身是血的身影已爬上甲板。赵莽躲过巡逻的卫兵,顺着绳索滑进炮舱,刺鼻的血腥味几乎让他窒息——舱底密密麻麻锁着数十个衣衫褴褛的百姓,他们的手腕都被割开,鲜血正顺着凹槽流向炮膛。
&0t;畜生!&0t;赵莽抽出佩刀砍断锁链,将药粉洒在炮膛符文上。倭寇终于现了他,数把武士刀同时刺来。千钧一之际,第三支火箭呼啸而至,正中堆满火药的船舱。剧烈的爆炸掀翻甲板,赵莽抱着一个孩童跃入海中,身后传来噬心炮不堪重负的爆裂声,以及倭寇绝望的惨叫。
当他被海浪推回岸边时,远处的倭寇舰队已乱作一团。幸存的战船开始调头逃窜,而宁远城头的战旗依旧在寒风中猎猎飘扬。赵莽望着天边渐渐升起的朝阳,恍惚间看见千羽站在霞光里,手中还握着那张浸血的图纸,嘴角带着欣慰的笑。
陈三炮带人将他扶起时,现他后背深深插着半片破碎的樱花状符文——那是噬心炮炸裂时留下的碎片,此刻却像枚勋章,永远铭刻在他的血肉之中。而宁远之战的故事,也随着这血色黎明的胜利,在海岸线上代代流传。
火与血的传承
寒风如刀,割裂着宁远城头的暮色。赵莽裹着破旧的棉甲,站在了望塔顶端,手中的铸铁锤在月光下泛着冷光。他的目光死死盯着远处海面上若隐若现的黑影,那是倭寇的战船,正借着夜色的掩护悄然逼近。
&0t;装填特制火药!&0t;他的吼声撕裂风雪,铸铁锤重重砸在了望塔的木梁上,震落一片积雪。炮手们立刻行动起来,将裹着油纸的药剂压实。这种混合火山硫、硝石与木炭的改良火药,配方来自阿鹤用鲜血写就的密函,每一粒粉末都浸染着她的智慧与牺牲。
三个月前,阿鹤从琉球辗转归来,浑身是伤。她强撑着最后一口气,在染血的宣纸上写下改良火药的配方:&0t;火山硫取其烈,硝石调其性,木炭缓其燃&0t;墨迹未干,她便永远闭上了眼睛。原来她为了获取琉球火山的硫磺,深入险地,遭到倭寇围追堵截。
赵莽望着士兵们布满冻疮的手,想起千羽在地道中塞给他图纸时,染血的指尖将纸角晕成暗红的模样。那时千羽刚从倭寇据点逃出来,身上中了三箭,却死死护着怀中的密函。&0t;老赵,这是他们新式火器的图纸,一定要&0t;话未说完,她便倒在赵莽怀中。
第一炮弹划破长空时,赵莽仿佛看见徐承业老爷子临终前握紧的《火铳谱》残卷。老人枯瘦的手指死死抠着羊皮封面,浑浊的眼睛里映着未完成的双层铸炮术图解。作为大明最杰出的火器匠人,徐承业一生都在钻研如何改良火器,却在倭寇的偷袭中重伤不治。临终前,他将毕生心血托付给了赵莽:&0t;记住,火器是保家卫国的利器,绝不能落入贼人之手。&0t;
此刻,改良后的虎蹲炮出震天怒吼,青白色的尾焰照亮海面,炮弹精准命中倭寇战船的桅杆。燃烧的帆布如血色羽翼坠入浪涛,将翻涌的海水染成暗红。但倭寇并未退缩,反而加快了进攻度,他们的新式火炮开始还击,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,宁远城头的砖石纷纷崩裂。
&0t;调整角度,对准主舰!&0t;赵莽大声指挥着。他知道,必须先摧毁敌舰的指挥中枢,才能扭转战局。炮手们冒着敌人的炮火,迅调整炮位。就在这时,一炮弹落在了望塔附近,剧烈的震动让赵莽险些摔倒。
浓烟散去,赵莽看到城墙已经多处破损,士兵们在寒风中坚守岗位,他们的棉甲上结满了冰碴,脸上是冻僵的血迹。但每个人的眼神都无比坚定,因为他们知道,身后就是家园,就是千千万万的百姓。
&0t;再装填!&0t;赵莽喊道。他亲自上前,检查火药的装填情况。这种特制火药威力虽大,但稳定性较差,稍有不慎就会生炸膛。他小心翼翼地将火药压实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。
倭寇的第二轮攻击更加猛烈,密集的炮火如同雨点般落下。赵莽看到一名年轻的炮手被弹片击中,倒在血泊中,但他的手中还紧紧握着引火绳。另一名士兵立刻接替他的位置,继续操作火炮。
&0t;放!&0t;随着赵莽的一声令下,又一轮炮弹呼啸而出。这一次,他们集中火力攻击敌舰的船腹。改良后的火药挥出惊人的威力,倭寇的主舰被炸开一个大洞,海水汹涌灌入。但敌人也开始使用秘密武器——一种能够喷射火焰的火器,所到之处,燃起熊熊大火。
赵莽望着燃烧的城墙,心中燃起一团怒火。他想起阿鹤、千羽和徐承业老爷子,想起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这些知识和技术。&0t;不能让他们的牺牲白费!&0t;他握紧拳头,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。
&0t;所有人听令!&0t;赵莽大声喊道,&0t;留下部分兵力守城,其余人跟我出海!&0t;他要主动出击,利用夜色和特制火药的优势,突袭敌舰。
夜色深沉,赵莽带领着敢死队,乘着小船悄悄靠近敌舰。他们在船头绑上浸满桐油的火把,准备来个火攻。当小船靠近敌舰时,赵莽一声令下,火把纷纷抛向敌舰,顿时燃起冲天大火。倭寇惊慌失措,混乱中,赵莽带人冲上敌舰。
战斗异常惨烈,赵莽挥舞着大刀,与倭寇展开近身搏斗。他的棉甲被鲜血浸透,脸上也沾满了血污,但他的眼神依然锐利如鹰。在他的带领下,明军勇猛无比,渐渐占据了上风。
就在这时,赵莽现了敌舰上的火药库。他想起阿鹤的改良火药,决定来个同归于尽。他迅将携带的特制火药倒入敌舰的火药库,然后点燃引信。在爆炸的前一刻,他纵身跳入海中。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lewen.net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